过度强调像“万湖会议”这样的历史里程碑,会给人一种虚假安全感,以为大屠杀只会在某个重大事件或正式宣言下掀开序幕,此前一切的警号都只是无意义的“个别事件”而已。现实是,正如Hans Mommsen所言,国家社会主义政权走向大屠杀是层积累进的激进化过程,从来不是一开始就设好目的地的单程票。你甚至不知道何时开始深陷万劫不复之地。

比如纳粹集中营,大概连希特勒自己一开始也没想到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杀人机器。事实上最早期的集中营不过是无心插柳,纳粹掌权后草草征用了厂房、地窖、酒吧等把政敌关进去。相比今天的方舱简陋何止百倍。

甚至到纳粹稳定统治后,大多数人都以为集中营已完成历史使命。但随着政敌通通被关押,集中营不但没有关闭,反而把魔爪伸向“游手好闲者”、“同性恋者”、“反社会者”等边缘群体,目标从政治势力迅速滑向平民。

但哪怕在1938年水晶之夜后,大家依然相信集中营中的谋杀只是“个别事件”,连犹太人都对自己会获释深信不疑。

直到1939年波兰战争、1941年进攻苏联,集中营才正式成为屠杀基地。但即使在枪决室和毒气室等被发明后,犹太种族屠杀依然不在计划之中。包括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当初也不过是拿来关押波兰战俘。

或许正如历史学家反复提醒:大屠杀从来不是利维坦预先设想的,但终点路上的铺路石与道标,早就出现在受害者的尸骨和党人的恶意里。

在这层意义上,1942年的万湖会议并不是什么关键转捩点,只是水到渠成而已,奥斯维辛在成为犹太人屠杀中心前,早就拿着数百万苏俄和波兰战俘练手。

而岁静派最大的错误在于,把利维坦的极权之路想象成精确的棋局。不,它不过是在一个又一个“敌人”被源源不绝创造出来又灭绝后,慢慢成型的高效的屠杀机器而已。那些看似毫不关联的“个别事件”,也许真的不存在明显的滑坡路径,甚至没有连贯的策略性的时间线可言。因为它们不是棋子,而是利维坦用来磨尖利齿后随手撒落一地的砥砺。

娃好朋友妈妈是做红酒生意的,专门把法国红酒销往美国。本来2025开头看着生意还挺好的,然而川大爷发疯了。

川大爷疯言疯语的说要给法国红酒➕200%的税,虽然到现在也没落实,但市场已经吓坏了,美国人冻结了所有订单,所有人都在等那只靴子落下来才敢继续做生意。

而结果,则是这家专门出口美国的小公司几乎失去了所有收入,老板(也就是娃好友妈妈)看着至少瘦了十斤,正在焦头烂额准备裁员。

而她多年来固定采购红酒的那些种葡萄酿酒的农民,也即将迎来更严酷致命的经济寒冬……

就真是,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王晓峰,一名印第安纳大学的,主要研究计算机安全、密码学和隐私的知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在被FBI搜查后,和他的伴侣马念莉一起消失了。律师表示无法联系到他们。
印第安纳大学已经不声不响地把他们的个人首页从网站上撤下。

https://arstechnica.com/security/2025/03/computer-scientist-goes-silent-after-fbi-raid-and-purging-from-university-website/

https://xplorestaging.ieee.org/author/37293614000

RE:
https://mastodon.social/users/arstechnica/statuses/114253089922332249

打了两天三年前义父连个二阶段的猫头鹰毛都没见着。无能狂怒之余查攻略发现我要打的西游记(?)结局不需要打义父。终于感受到了宫崎英高的怜悯。

Show older
Café Musain

这里是赛博缪尚咖啡馆!只要您相信自由与平等,本店非常欢迎您的光临!